【羊城晚报】小小发音钮,让无喉者重获新“声”
1月8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为做了全喉切除术的梁伯(化名)植入了发音钮,帮助他重获新“声”。经过术后康复训练,目前梁伯已经成功恢复了发声功能。据悉,这是自去年底发音钮上市后的全国首例发音钮植入手术,这一案例为今后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,也为失去发声能力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
手术团队
全喉切除后也可以开口说话
目前,喉癌是头颈癌发病率第二高的头颈肿瘤。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介绍,平均每年在中山一院就诊的喉癌病人中,有20%左右的患者需要进行全喉切除。而这些失去喉部的患者想要恢复说话能力则非常困难。“要么选择在颈部使用电子喉来辅助发声,要么选择学习食道语来尝试重新讲话。但前者的发音很难被识别,后者的学习难度又太高,这令无喉者群体感到非常困惑。”雷文斌说。
而发音钮的出现则为无喉者们带来了福音。据悉,发音钮类似于一个单向气阀,它的操作非常简单,当患者按压这个只有纽扣大小的发音钮时,气流会从气管进入咽腔,从而振动咽部黏膜实现发音。“发音钮的效果立竿见影,今天装上,明天就可以发出单音节的声音。”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、口腔科护士长、副主任护师许薇介绍。
其实,发音钮植入技术在20年前就已经在国内得到验证,但由于迟迟未能获得注册资格,发音钮的植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违规。直到去年年底,发音钮终于在国内上市,并获得了临床应用的许可。在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学科带头人文卫平的带领下,国内首例发音钮植入手术在中山一院率先成功应用。
雷文斌表示,这项技术的普及将是无喉者们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一环。“过去进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,他们往往因为不能说话或说得很差而感到自卑。发音钮可以更好帮助他们恢复沟通交流的能力,提升他们投入社会的自信心。”雷文斌说。
“我盼了这个发音钮很久”
62岁的梁伯在4年前被诊断为喉癌,做了全喉切除术。术后虽然恢复良好,但梁伯却因为不能说话而时常心情低落。梁伯的女儿回忆起父亲刚做完手术时的状态:“只能通过写字来和别人交流,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意,心里面也很悲观,家里人都说我父亲怎么不笑了。”
之后,梁伯从病友群中得知了发音钮这项技术,并开始关注。“我盼了这个发音钮很久,很荣幸在贵院安装,这个发音钮真真正正能帮助解决我们全喉病人的痛!我有一年多的时间都难以接受全喉手术,为了想和社会沟通,你们也能理解我们全喉病人的痛苦。我要特别感谢雷教授,邓教授和一切医护人员的热情服务,希望未来这项技术能够做得更好更大。”梁伯用手机写下了这段对医生团队们的感谢。

发音钮原理
术后第2天,三年多没办法说话的梁伯已经能够开口发声,虽然还不是很熟练,但已可以从“1”连续数到了“10”。“这几天他能够重新听到自己的声音,非常开心,笑容也时刻挂在脸上。”梁伯的女儿告诉羊城晚报记者。据悉,在梁伯出院后,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也将继续跟进,引导梁伯掌握正确的锻炼发声的方法。雷文斌主任预计,不出一个月,梁伯便可以恢复到正常交流对话的能力。
由于发音钮的材质与人体的排斥性很低,进行全喉切除手术的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安装,发音钮的普及和推广也势在必行。雷文斌表示:"这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突破,我们对这一成功案例感到非常振奋,这为医学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。"
记者 陈辉 实习生 杨林培 通讯员 章智琦
报道链接:https://6nis.ycwb.com/app/template/displayTemplate/news/newsDetail/120643/52435959.html?isShare=true
报道日期:2024-01-10